仝珂瑞 ,女,2003年出生,山西运城人,食品与环境开云平台动物医学专业2101班(杏花书院)学生。从主持人到参赛者再到组织者,仝珂瑞从不固定自己的“模板”,在忙碌的完满活动中,自己的语言表达、思维方式、组织协作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历练和提升。
刚进信院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在学生服务中心前看到了主持表演团的宣讲。看着他们在舞台上大大方方展示,我非常羡慕,有些心动,想着自己也要尝试下,培养一技之长,于是就兴致勃勃地加入了主持表演团。
学会说“人话”
入团之后,大部分时间是由学长学姐带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,老师们也会抽时间进行指导。反反复复的日子久了,一开始的热情逐渐被枯燥乏味取代。兴许是看出了我们的懈。Сぞ退,近期有一个专场表演需要主持人,将在我们之中挑选。
听到这个消息,我一下子又充满了干劲:我要去!
形体练习、口部操、技巧练习、稿件朗诵……这些平日让我感到枯燥无味的内容,似乎一下子了又充满了趣味,我开始主动出击,寻求学长的指导意见。也许是注意到了我的积极,终于有一天学长对我说:“珂瑞,你来试一试《芳华》的主持人吧?”那一刻,我有一种被肯定、被欣赏的喜悦,赶忙应了下来。
但令我没想到的是,这场舞蹈专场的主持稿,要求主持人自己写。这让我有些目瞪口呆:不是能主持好就行吗?怎么还要写稿呢?以前也没写过这种主持稿。啃床缓谜Π欤恳幌氲阶约涸谖杼ㄉ,可能因为主持稿而出糗,我动摇了。怎么办?退出为时已晚,还显得自己不负责任!
扛也得扛下来!我硬着头皮,对自己鼓劲儿。
以前的练习,都是从网上复制,稍微改一改,就拿来用。但这次显然不行。于是,我和搭档找来一些活动的主持稿,挑挑拣拣,东拼西凑,弄出了一份初稿。为了让内容更贴合场景,我们一边念一边改,把不够口语化的内容删掉,把读起来拗口的词儿改掉,把读起来不流畅的部分做调整。终于感觉不错了,就拿给老师看,结果,老师给了四个字的评价:不讲“人话”!
我委屈得差点哭出来!老师看着我努力憋着泪水的眼,赶紧解释说,表演是给观众看的,无论是表演内容还是主持稿,都应该贴近大众审美,要有真东西,不要讲空话。同时,在主持讲稿过程中,要用一种更加自然、平常的语气,避免使用播音腔。
原来,说“人话”,是要稿子接地气,讲话让人感觉到贴近生活。顺着这个思路,我们立即重新修改,每改一遍,都向学长请教词句是否合理,有没有更好的建议。为了使主持更自然、得体、大方,每天一有空闲时间,我就对着镜子练习咬字发音,调整自己的状态,尽可能做到最好。
最终,当我站在台上,拿起话筒,一句句自己反复揣摩撰写的文字脱口而出时,听着台下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,我心里有种难以言表的喜悦——这是对我努力付出的肯定。
这场人生中的第一次主持,对我意义重大,它不仅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,也在写作能力和思维方式上,也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,让我有勇气参与到更多跟“说”“写”有关的活动中。
打破常规思维
受到鼓励的我,开始寻找更多证明自己的机会。
很快,我就等到了第一届“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”比赛。本来,这是一次很不错的机会,但很可惜,由于疫情,比赛线上举办,我的电脑中途发生故障,PPT无法正常播放,我只能以说代图地硬讲,最后只拿到了三等奖。
我不服气,决定第二年再次参赛。然而,没想到第二年的比赛改变了玩法,赛制更完善,参赛选手也更多,让我顿感压力山大。
初赛路演,在体育公园进行,每名参赛选手都要制作专属展板,让观众能够了解选手和讲述大咖书籍的内容。看到一些选手将目录和部分精彩片段印制出来张贴在展板上,我也想这么做,但是思量之后,又觉得不够。因为这不光是展出书中内容,也是别人了解自己的一种途径。
我觉得应该换一种方式。我选的书籍是《刘强东自述》,想了半天,决定将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,同时将书中故事配上照片供参观者浏览。这不仅方便观摩,也能帮助我更加流畅、便捷地向大家介绍。
顺利通过了初赛、复赛,决赛前,我又犯了愁。能冲到这个阶段的,都有独到之处,怎样才能脱颖而出?我心里真没底。
大家的内容都是大咖书目,没什么区别,想要做出特色,千难万难。眼看决赛的日子一天天逼近,我越来越愁。
有一天,走在校园的小路上,我想着是不是应该换一换自己关注的重心?这时候,我猛地想起“大咖阅读”导师曾说过一句话:“我带大家阅读这些大咖书籍,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些名家的成功之路,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优秀的品质,能够让你们自己有所成长、有所改变。”瞬间,我突然觉得,将要点从“某本书”换到“大咖阅读”这个概念,说不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。
回到宿舍,几番思虑,我将主题定为《破茧成蝶》,把自己高中的经历和上大学以后在信院的变化进行了对比,然后结合阅读大咖书籍的感悟,进行讲述。
我上场顺序排在中后。当我上台准备正式开讲时,发现看向我的人并不多。下边的老师们都低头忙着给上一位选手进行评分,其他选手也在调整自己的状态。我感觉这样不行,大家没有关注到我。
怎么办?正当我有点无措之时,恰好有一位老师评完分抬起头。我突然想到了什么,将话筒送到了这位老师面前,指着台上PPT第一页的高中毕业照,让老师找我在哪里。
这突兀的举动,瞬间将大家的目光吸引到了我身上。这让在接下来我讲述的五分钟时间里,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了我身上。再加上相对有亮点的讲述主题,主持积攒的语言优势,还有一点点临场应变的小技巧,最终,我成功拿到了比赛的一等奖。
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收获就是,打破了常规思维。我发现,勇于并善于突破思维定势,就可能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。
忙乱的晚会
多听、多说、多思考,让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,我的自信心也开始膨胀。谁料,在“空降”到大学生艺术团成为团长,真正负责一场大型迎新晚会时,我才发现,之前的成绩仅限于单打独斗,这群策群力的活儿,干起来是真没头绪。
接到晚会任务时,2023年暑假快要结束了。匆忙间,我只在线上跟“大艺团”的几个干部知会了一下有这件事儿,告知大家做好提前回校的准备,至于怎么安排部署,详细的人员分工等等,脑子里一点儿概念都没有。
8月底,我提前一周回到开云平台,才知道自己负责的任务是后台总统筹,包括所有演员的组织、表演环节的控制、道具的摆放以及设备的管理。
接到任务,我心里有点发慌:我一个人能管理好吗?
事实证明了我的担心,真正执行起来,我的状态就一个字——乱!
第一是道具乱。第一次联排,开始的几个节目还比较顺利,第七个节目是十几名老师共同演绎的原创歌曲。为了让老师都有明显的亮相,道具组设计了一些高低不同的凳子。而我只在彩排前记录了“凳子”,具体哪位老师用哪把凳子、放什么位置并不清楚。老师们第一次彩排,对道具也不了解,所以,任凭我急出了一脑门子汗,怎么摆凳子还是乱作一团,结果耽误了整体节目的彩排进度。
从那以后,我就留了心眼,将每一场节目需要使用什么道具,放在哪个位置,一定会提前搞得清清楚楚。
第二是人员乱。初来乍到,我跟大艺团13个部门的成员都不熟悉。彩排经常从下午5点多持续到第二天凌晨,我疲惫的脑子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超负荷状态,安排任务的时候,常常张冠李戴,弄得大家怨声载道。
那段时间我最害怕的事情,就是有人拿着大喇叭大喊:“仝珂瑞!仝珂瑞在哪?”一听到这个声音,我就知道来活了!快马加鞭地领任务,然后再赶紧找相关负责人对接下去。
就在我认为一遍遍实战演练已经游刃有余的时候,最后一次彩排,又闹出了事故:有两个演员在演唱时,麦克风竟没有发出声音。当我在后台,听到熟悉的音乐响起,却听不到人声时,脑子都懵了:演员没带麦,还是麦没电了?今天就有校领导在台下看,这怎么交代?明天正式演出,万一再出纰漏怎么办……没招儿的我,赶紧联系指导老师,结果老师也没办法。不甘心的我,把所有的后台控制设备都检查了一遍,最后终于找到了根源,原来是音控台有两个按键操作失误。
事后,我惊出一身冷汗——如果这是正式演出,这个。季炔涣耍
正是在一次次的失误和复盘中,我对自己所负责工作越来越有条理,对细节的把控越来越精准。
从主持人到参赛者再到组织者,从会“说话”到会思考再到会协作,在信院的这两年多时间里,我很忙,忙着搞活动,忙着开会,忙着上课,自己感觉无比充实。虽然我还是不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,但我很确信,我能做的绝对超乎自己的想象。我想,这就是完满的力量,这就是信院的魅力。